印度控其非法转移资金 小米早前回应:会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

根据印度当地媒体上周末的报道,针对此前小米印度公司涉及超过555亿卢比外汇违规事件,印度执法局(ED)裁决机构于6月9日已就涉嫌非法汇款予外国实体、违反印度《外汇管理法》,向小米印度及三家银行(花旗银行、汇丰银行、德意志银行)发出“述因通知”(SCN)。

截至发稿时,小米没有就此事作出回应,但其早前已表示,这些付款都是合法的,会继续采取一切手段来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,并强调公司在印度的业务会符合当地的相关法律和规定。小米股价周一收市报10.66港元,跌1.66%。

■记者 郑志辉


(资料图片)

可能面临1665亿卢比罚款

据记者了解,2022年4月30日,印度执法局表示,中国科技公司小米被指疑似违反印度外汇法,故该局对小米的商业行为展开调查。经调查发现,于2014年开始在印度开展业务的小米集团,从2015年开始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,向三家外国实体以及一个小米集团的实体转移了555.127亿印度卢比(折合人民币48亿元)的资金,违反了《印度外汇管理法》(FEMA)第4节规定,故将对小米银行账户中的这笔金额进行扣押。

小米同日发表声明回应称,公司遵守印度法律,相信其“向银行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和账单全数是合法和真实”,又称会致力与政府当局密切合作,以澄清任何误解。

到了9月30日,印度执法局发布声明称,基于FEMA第37A条规定,确认了印度执法局有权对这555亿卢比进行扣押,这也是迄今为止管理局确认的印度最高数量的扣押令。

今年4月,有外媒报道称,印度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在4月21日驳回了小米印度公司的申诉,申诉要求法院推翻印度执法局扣押相关款项的决定。

小米集团负责人当时回应称,“我们正研究此事并等待书面判决。我们在印度的业务,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。”

最新发出的SCN通知是否属于最后正式通知,仍有待观察。有持续关注事件的分析师指出,印度当局发出SCN说明其认为已经完成了对于小米印度的相关调查并将采取相关措施;SCN也发给三家外资银行是因为小米印度通过这些银行完成了汇款。

根据FEMA第13条规定,如果金额可量化,违规公司将被处以最高三倍于此类违规行为所涉金额的罚款。这也意味着,小米面临着最高近1665亿卢比(144亿元人民币)的罚款风险。

国际化战略重心转向欧洲

近年来,受宏观经济恶化、换机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,全球手机市场表现萎靡,印度当局担心中国主导当地市场,开始了对小米等中资手机企业的打压。

2022年1月5日,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,小米印度存在“逃税行为”,要求其追缴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间共65.3亿卢比的税款。小米公司随后对此进行了否认,表示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,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。

但在追讨税款及涉嫌非法转移资金等连串事件影响下,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排名从曾经的榜首下滑至第三,出货量大概只剩同期的七成。

小米最新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,收入按年跌18.9%至595亿元人民币;手机出货量共3040万部,按年跌21.1%,跑输全球市场大盘;产品平均销售单价则下降3.1%至1152元。

海外市场的风云诡谲,放大了不确定性。小米今年一季度财报首次没有披露海外市场的整体营收表现。根据2022年财报数据,小米当前海外地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印度和欧洲,印度市场目前的高端化空间不大,欧洲地区则已经成为中国品牌集体出海竞争高端的新锚点。

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今年3月时承认,印度市场正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,会有一些资金上的影响,但相信印度的司法公正性,也希望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在海外策略方面并没有特别大的调整,但会标注出公司认为特别有战略性的市场并加重投入。例如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三,有21%的市场份额,并且它也是一个品牌高地,高端化空间很大,类似这种情况我们会加大投入。

不过还有行业分析师指出,进一步拆分数据就会发现,小米在中东欧地区的市占率要明显高于西欧市场的市占率,几乎是后者的一倍水平。这两个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,西欧市场是除北美之外手机价格最高的市场,而中东欧则是价格较低的市场,手机均价甚至低于中国。

换句话说,小米手机过去几年的猛攻,只在欧洲中低端市场取得一定成绩,而中高端市场进展差强人意。背后原因,一方面在于欧洲市场“苹果+三星”的双寡头格局已经稳固多年,想在短期内冲击动摇并不现实;另外,不同海外市场的手机销售渠道差异较大,中国厂商在其他市场的出海经验可能无法沿用,譬如在西欧市场,运营商影响力较大,消费者也对运营商有着习惯性依赖,能否进入运营商渠道直接决定了一款手机的出货量。

关键词:

编辑: MO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